|
|
|
|
如何巧用钼棒 |
|
一、产品规格:硅钼棒可以制成各种形状与大小规格,最为常用的是U型和W型,其尾部棒体直径是发热端棒体直径 的两倍。由于尾部圆棒的横截面积是发热端的四倍,因此,如果炉子设计合理,尾部棒体的工作温度很低而无需外加冷却措施。
二、发热体的炉内设置方法:
1、发热体的垂直设置:从使用时的可靠度和材质的观点出发,把发热体做成U型是最合适的形状,而实践证明,U型硅钼棒从炉顶垂直设置是最合适最理想的安装方法,为了保证U型发热体正常工作,发热体不可与炉衬接触,而且必须垂直设置。硅钼棒通常不会由于其他热端的自重而伸长,但在最高发热体温度下,多少会有些伸长,所以发热端长度一般不大于1100mm.,垂直设置的发热体是从炉顶插入炉内的,为了保护发热体免受机械操作,如有可能的话应将发热端悬置在壁笼中。发热体不可接触于炉壁,一旦接触,接触点局部过热,有和耐火砖起化学反应的危险。由于作用于杆间的电磁力及发热体安装位置的微小偏移,往往会出现发热端接触炉壁的情况,所以发热端应与炉壁留有足够的间隔,发热端长时应特别注意。为了使发热体即使在受热状态下也能安装和拆卸,应采用通孔塞砖,塞砖的两个孔眼必须平行开孔,否则发热体会受到机械应力,影响使用寿命,然而将夹具装上,使得通孔砖和发热体都被炉顶砖上的椭圆形通孔所撑住。当发热体夹具装上元件时,必须把发热体冷端的锥形部分处于炉膛下的预制尺寸,并按此确定发热体应夹的位置。如果发热端或冷端的锥形部分进入炉顶上的椭圆形通孔内,元件就有过热的危险。为了保证冷端的接续部分与炉子升温后的路顶之间有足够的距离,通孔耐火砖顶部和接续部分的下部应相距50mm以上。为了防止炉底的堆积物和发热体接触,发热端与炉底应保持在发热端长度的1/10以上的距离。
2、发热体的水平设置:在炉膛的炉中,若发热体垂直设置困难,通常采用水平设置。发热体温度超过1300℃时即开始软化,所以必须在发热体下侧设置支撑,支撑了下侧的水平设置的发热体,必须安装成加热和冷却时能自由伸缩。另使用开始之后10-20小时,发热体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,所以发热端顶部(弯曲处)要露出支持用耐火砖外侧至少20mm,采用水平设置方法时,最好用“W”型发热体。由于发热体和其它材料接触,具有易受强烈影响的性质,所以对于支持发热体发热端的耐火材料的性质,必须慎重对待。最适于这种用途的耐火砖已确定是密度2.5g/cm3以上、铁含量少于1%的硅线石型或莫来石型的耐火砖。水平设置的发热体的发热端温度不能超过1600℃,达到这个温度以上,发热体表面的siO2膜和耐火砖反应附着在耐火砖上,冷却时发热体不能自由收缩,因此,炉内温度上限应限制在1500℃左右。
三、发热体的连接方法:连接带在冷端涂以金属铝的部位需安装铝箔带以便和电源连接。各类连接带都是由多层铝箔带折叠而成的。它借助于一个有螺丝的两块钢片紧固在电热元件的冷端,与母线相接的铝箔带部分则以专用铝轧头轧紧。机械应力不得经铝箔带传送到发热体上,故连接带长度必须比发热体端头与母线间的直线距离长。长度应留有25mm以上的余量。铝箔带应在紧固以前仔细加以调整,当将螺丝拧紧的发热体端头部位时,用力要自然,不得有弯曲的力,以免有外来应力影响发热体的自然状态。发热体的连接是先固定在母线上,然后逐个发热体互相连接。硅钼棒电热元件是在高电流强度下使用的,所以发热体和铝箔带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接触,连接两端的电压一般应小于0.01V,由于铝箔带在受热后会有松弛倾向,所以最好在电炉达到使用温度之后二、三小时,将所有的连接带螺丝重新拧紧。为了防止氧化,连接带不应在200℃以上的温度使用,因此,连续运转时的电流,Φ6的发热体应低于170A,Φ9的发热体应低于300A。
四、夹具:电热元件所用的夹具是由不锈钢U型材和陶瓷构成的,夹具夹持住发热体的冷端,所夹长度取决于发热体的尺寸。
|
|
|
| |
|
|
|
|
 |
产品展示 |
|
 |
联系我们 |
|
|
地 址: |
江苏省海安市河滨东路14号 |
|
手 机: |
13382358680 |
|
电 话: |
0513-88903551 |
|
传 真: |
0513-88903551 |
|
联系人: |
朱经理 |
|
|
|